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系列小知識——龍?zhí)ь^

2024-03-11 08:59 文字整理及朗誦:牛麗君
二維碼

龍?zhí)ь^1.jpg



正月過后,緊接著迎來的就是農歷二月二龍?zhí)ь^了。二月二龍?zhí)ь^,又稱春耕節(jié)、農事節(jié)、青龍節(jié)、春龍節(jié)等,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自古以來人們就將龍?zhí)ь^日作為一個祈求風調雨順、驅邪攘災、納祥轉運的日子。

據(jù)資料記載,龍?zhí)ь^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(yè)節(jié)氣有關。

從天文學上說,“龍”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。在古代,人們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,以此判斷季節(jié)和農時。這在《禮記.月令》中有大量記載。二十八宿中的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個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,被稱為東方蒼龍。每個宿象征龍身體的某一部位。其中角宿象征龍的頭角。在冬季,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地平線下。農歷二月二這天象征蒼龍頭角的角宿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(xiàn),而蒼龍的整個身子還藏在地平線以下,因此人們形象的稱之為“龍?zhí)ь^”。


龍?zhí)ь^2.jpg


從節(jié)氣上說,農歷二月初二正處在"雨水"、"驚蟄"和"春分"之間,氣溫回升,大地解凍,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(qū)開始降雨。為不失農時,"二月二,龍?zhí)ь^,大家小戶使耕牛"。在春耕將始之時,敬龍祈雨,目的是盼望五谷豐登。龍,作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,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,民間認為龍不僅是祥瑞之物,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。古人認為,負責行云布雨的龍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要蟄伏的,"聞雷聲而動"、"春分登天"可以看成是"龍?zhí)ь^"一說的原始。在農耕文化中,“龍?zhí)ь^”標示著陽氣生發(fā),雨水增多,萬物生機盎然,春耕由此開始。


龍?zhí)ь^3.jpg


從歷史源頭上說,“二月二”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。伏羲“重農桑、務耕田”,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“親耕農田”。大約從唐朝開始,就有把二月二作為特殊的日子來對待。唐代二月二是“迎富貴”的日子,要吃“迎富貴果子”,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。到了宋代,二月二這天,宮中會進行“挑菜”活動,就是辨認時令蔬菜的娛樂活動。不過,唐宋時期的這些“二月二”活動并沒有和“龍?zhí)ь^”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二月二稱作龍?zhí)ь^節(jié),成為全國性節(jié)日并出現(xiàn)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。明朝時,還增添了“熏蟲”、“炒豆”的活動。到了清朝,二月二龍?zhí)ь^習俗的內容更加豐富了。

從習俗上說,我國民間二月二龍?zhí)ь^有很多習俗。這些習俗和相關的活動不論以哪種方式出現(xiàn),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,是人們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動。就全國而言,由于地域不同,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。最具代表性的是“剃龍頭”,就是理發(fā)。民間普遍認為,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,福星高照。因此,民諺說,“二月二剃龍頭,一年都有精神頭”。在這里要提到一種影響了很多中國人的民間素有說法,這就是“正月不剪頭,剪頭死舅舅”。這種說法源自,清朝時滿族人入關后,他們強迫漢人剃頭留辮子。漢人誓死抗爭,堅決不剃頭,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功阻擋。有人為懷念明朝,就在正月里不剪發(fā)以表示“思舊”,緬懷祖先和傳統(tǒng)。因為不能公開和清政府抗爭,于是就利用諧音,傳出了“正月剪頭死舅舅”的說法,一直流傳至今。


龍?zhí)ь^4.jpg


二月二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些講究,多以“龍”為名,吃春餅名曰“吃龍鱗”,吃面條名曰“扶龍須”,吃米飯名曰“吃龍子”,吃餛飩名曰“吃龍眼”,吃餃子名曰“吃龍耳”,而吃豬頭肉叫“吃龍頭”,吃炸糕叫“吃龍膽”。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,保佑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。


龍?zhí)ь^5.jpg


各地還有踏青、開筆禮、祭社、舞龍、打灰囤等豐富多彩的習俗。

農歷二月初二處于一年剛開春的時候,需注意保養(yǎng)身體。要早睡早起養(yǎng)陽氣,多曬太陽;多做些運動,使周身汗出津津,有助于升發(fā)陽氣。但要循序漸進,不可過度運動、不必大汗淋漓,否則亦是耗陽。飲食上要以養(yǎng)肝為主。注意溫飲溫食,少油膩,多清淡,多吃時令綠色蔬菜,少飲酒。


【編者及誦讀者:牛麗君簡介】


牛麗娟.jpg


牛麗君老師,瀚林智庫專家,瀚林文化首席朗誦官。畢業(yè)于首都師范大學英語教育專業(yè),英國Huddersfild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訪問學者。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高級講師,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(yè)院校英語教學與教材研究專家。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及相關管理工作30余年,主編、主審及參編多本專業(yè)英語教材及教輔參考書,獲得多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獎。

牛麗君老師業(yè)余愛好朗誦、舞蹈,近年來活躍在朗誦及文化傳播領域,以聲音傳播文化。牛麗君老師誦讀作品詳見:www.skysexcams.com.


編輯:千然


【版權聲明】

本文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及本網。圖源網絡,感謝源引網站和原作者貢獻!侵刪。歡迎轉載。非商業(yè)轉載請注明本網出處。商業(yè)轉載請獲得本網(service@hanlinglobal.com)授權后合法使用。

昵稱:
內容:
提交評論
評論一下